x

点击菜单图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章:恩典的报赏(太19:16-30;20:1-16)

Chapter Four The Reward of Grace

(太19:16-30;20:1-16;可10:17-31;路18:18-30)

为了得到永生

上帝白白赐给人恩典的真理几乎被犹太人埋没了。拉比们教训人说:上帝的恩宠必须赚得来。所以他们总希望靠自己的行为得到义人的报赏。由此可见,他们的敬拜 是出于唯利是图的贪欲心理。甚至连基督的门徒也没有完全摆脱这种心理,所以救主常找机会来指出他们的错误。在他讲葡萄园雇工的比喻之前,刚发生了一件事, 正好给他打开了向人说明正确原则之门。

当耶稣行路时,一位青年官长跑了来,跪在他面前,恭敬地向他行礼,说:“良善的夫子,我当做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

这位官长仅以基督为可尊敬的拉比称呼他,而没有认明他是上帝的儿子。救主说:“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除了上帝一位之外,再没有良善的。”你根据什么称我是良善的呢?惟有上帝才是良善的。如果你认为我是良善的,你就必须接受我为他的儿子和代表。

他又说:“你若要进入永生,就当遵守诫命。”上帝的圣德表现在他的律法中。你既要与上帝和谐一致,你就必须以他律法的原则为一切行为的准则。

基督决不削减律法的要求。他用明白无误的话说明了遵守律法乃是承受永生的条件,就是在亚当堕落之前向他所提出来的条件。主现今对人的期望和他在乐园里对人 的期望仍然相同,那就是完全的顺服、毫无瑕疵的公义。上帝在恩典的契约下所提出的条件,和他在伊甸园所提出的条件具有同一广大的要求,这就是与上帝的圣 洁、公义、良善的律法和谐一致。

什么是遵守诫命

这位青年对“当遵守诫命”的回答是:“什么诫命?”他以为是指某些属于礼节方面的条件,但基督所说的是西奈山颁布的律法。他从十诫的第二块法版上提出了几条诫命,然后总结说:“当爱人如己。”

那青年毫不迟疑地回答说:“这一切我从小都遵守了,还缺少什么呢?”他对律法的认识是皮毛的、肤浅的。根据人的标准来判断,他确实具有无瑕疵的品格。大体 说来,他外表的生活的确是无罪的,他自己也确信他的服从是无可指摘的。虽然如此,他还禁不住心中有所疑惧,惟恐他的心灵和上帝之间的关系还有问题。这种疑 惧促使他再问道:“我还缺少什么呢?”

基督“说:'你若愿意做完全人,可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那少年人听见这话,就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

专爱自己的人就是违背律法的人。耶稣想把这一点向那青年人说明,因而向他提出一个试验,借以显露他内心的自私。他指出了他品格中的病根。可惜那青年人不愿 再求进一步的启迪。他在心中早已怀藏了一个偶像,这世界就是他的神。他自诩已经遵守了诫命,可是他根本缺少那作为一切诫命之精义和生命的原则。他对上帝或 人类并未具有真正的爱。这种缺乏使他完全丧失了进入天国的资格。他既专爱自己而又贪爱属世的财利,就不能与天国的原则和谐。

作门徒的代价

当这青年官长到耶稣这里来时,他的诚意和恳挚赢得了救主的心。“耶稣看着他,就爱他”。在这青年身上看出一位可以为传讲公义服务的仆人。从前他怎样接纳贫 穷的渔夫做他的门徒,如今他一样愿意接纳这位能干而高贵的青年。如果他肯将他的才干贡献给救人的工作,他很可能成为基督殷勤成功的工人。

可是他必须接受做门徒的条件。他必须将自己毫无保留地献给上帝。约翰、彼得、马太和他们的同伴当初一听到救主的呼召,“就撇下所有的,起来跟从了耶稣。” (路5:28)这位青年官长也需要作同样的献身。况且在这件事上,基督要这青年所作的牺牲并不比他自己所作的更大。“他本来富足,却为你们成了贫穷,叫你 们因他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林后8:9)这青年人只需追随基督所引领的路。

基督看着这青年人,就渴望得着他。他很想差派他出去做造福于人的使者。他向他提供了与他自己同在的特权,以代替他所要他放弃的一切。他说:“来跟从我。” 彼得、雅各和约翰曾以领受这种特权为乐。这青年人曾仰慕并钦佩基督,他的心也被吸引就近救主。可是他还没有准备接受救主自我牺牲的原则。他还喜爱钱财过于 敬爱耶稣。他想得永生,却不愿将无私的爱--惟独这爱是生命--领受到自己的心中,所以就忧忧愁愁地离开基督走了。

成为绊脚石的钱财

那青年人离去之后,耶稣对门徒说:“有钱财的人进上帝的国是何等地难哪!”门徒都希奇他的话。他们向来受教认为富人是上天特别宠爱的;他们自己也希望在弥赛亚的国度里获得属世的权势和财富。如果财主不能进天国,那么其他人还有什么希望呢?

“耶稣又对他们说:'小子,倚靠钱财的人进上帝的国是何等地难哪!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上帝的国还容易呢。'门徒就分外希奇。”

这时他们感觉到自己也包括在这严肃的警告之内了。在救主这几句话的光照之下,他们自己图谋权势和财利的私意也被揭露出来了。他们因为自己感到疑惧不安,便惊叹道:“这样,谁能得救呢?”

“耶稣看着他们,说:'在人是不能,在上帝却不然,因为上帝凡事都能。'”

一个有钱的人决不能以有钱人的身份进天国。他的财富不能给他什么权利借以和众圣徒在光明中同得基业。任何人要进上帝的圣城,只有靠基督白白赐给人的恩典才能进去。

“你们不是自己的人,因为你们是重价买来的。”(林前6:19,20)圣灵所说的这句话,是对穷人讲的,也是对富人讲的。人若相信这句话,他们就必视自己 的财富为一种委托,要照上帝指示的去使用,就是用来拯救失丧的、安慰受苦和贫穷的。这在人是不可能的,因为人心总是依恋自己属世的财物。一个侍奉玛门的守 财奴根本听不见受苦之人的呼求。但在上帝凡事都能。

借着瞻仰基督无比的爱,自私的心就融化而驯服了。有钱的人也要像法利赛人扫罗一样感悟说:“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不但如此, 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腓3:7,8)这样,他们就不至于将任何财物看为自己的了;他们却要欣然视自己为上帝百般恩赐 的好管家,并为耶稣的缘故做众人的仆役。

渴望赏赐的心理

彼得是首先因救主的话而泛起暗自庆幸之感的。他想起他和他的弟兄们为基督所作的牺牲,就自觉满意了。于是说:“看哪,我们已经撇下所有的跟从你了。”他想 起主给那青年官长有条件的应许:“就必有财宝在天上”,现在就问,他和他的同伴将要因自己的牺牲而得到什么报赏。

救主的答复激动了那几位加利利渔夫的心。他的话所形容的尊荣满足了他们最高的梦想:“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这跟从我的人,到复兴的时候,人子坐在他荣耀的 宝座上,你们也要坐在十二个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他又说:“人为我和福音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母、儿女、田地,没有不在今世得百倍 的;就是房屋、弟兄、姐妹、母亲、儿女、田地,并且要受逼迫,在来世必得永生。”

然而彼得的问题“将来我们要得什么呢?”暴露了一种精神,如果不加以纠正,就使门徒不配做基督的使者;因为这是一种雇工的精神。门徒虽然曾经受到基督慈爱 的吸引,可是还没有完全摆脱法利赛派的影响。他们做工,仍然存有按劳计酬的想法。他们还怀着自高自满的精神,彼此自相比较。而且每当他们中间的一个人在某 一方面失败时,其余的人就要放任自己的优越感了。

葡萄园工人的比喻

基督为要使门徒避免忽略福音的大原则起见,就向他们讲了一个比喻,来说明上帝对待他仆人的态度,同时也指出希望他们为他工作时所应有的精神。

他说:“天国好像家主清早出去,雇人进他的葡萄园做工。”按当时的习俗,凡找工作的人要在市场上等人来雇用他们。想雇用仆役的主人们也往那里去寻找。比喻中的家主在不同的时候出去雇人。那些最早被雇用的人讲定了工价;那些后来被雇用的人却任凭家主决定应给的工资。

“到了晚上,园主对管事的说:'叫工人都来,给他们工钱,从后来的起,到先来的为止。'约在酉初雇的人来了,各人得了一钱银子。及至那先雇的来了,他们以为必要多得;谁知也是各得一钱。”

家主对待他葡萄园工人的方法,代表上帝对待人类的方法。这与人间一般习尚不同。世俗的事务是按劳计酬的。工人只希望得到他所应得的工资。可是基督在比喻中 正说明他国度的原则--这国度不属于世界;他的行动不受任何人定的标准左右。耶和华说:“我的意念非同你们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们道路。天怎样高过地, 照样,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赛55:8,9)

比喻中的第一批工人讲好了一定的工资,而且他们所得的不多不少,就是讲好的数目。后来被雇的人相信主人的应许:“所当给的,我必给你们。”他们对工资并没 有提出问题,借此表示他们相信主人,相信他的正义和公平。他们得的报酬不是根据他们的工作量,而是根据主人慷慨的心意。

照样,上帝也希望我们相信那使罪人称义的主。他的赏赐不是根据我们的功德,乃是根据他的旨意,就是那“在我们主基督耶稣里所定的旨意”(弗3:11)。 “他便救了我们,并不是因我们自己所行的义,乃是照他的怜悯”(多3:5)。而且对于凡信靠他的人,他必“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 (弗3:20)

上帝对人工作的评价,不是根据工作量或是表面上的成绩,而是根据工作的精神。那些在酉初进葡萄园的人,因为有工作的机会而感激主人。他们的心对于接纳他们 的主充满了感激,及至晚上主人付给他们全天的工资,他们就大为惊奇。他们明知自己并未赚得这么多工资,但主人脸上所表示的善意使他们充满喜乐。他们永不忘 记家主的善意和自己所受的厚遇。一个自知不配而竟得以在酉初进入主葡萄园的罪人也是如此。他的服务时间看来是那么短,他自觉不配领得报酬,但上帝居然收纳 他,这就使他们喜出望外。他们以谦卑、信靠的精神从事工作,因有特权与基督同工而感恩。这种精神是上帝所乐于称许的。

服务的动机

上帝希望我们绝对相信他,而不问将来的报赏是多少。当基督住在心中时,得赏赐的思想就不会成为主要的。因为这并不是我们服务的动机。不错,在某种程度上, 我们应当想望所要得的赏赐。上帝也要我们重视他所应许的福。可是,他不要我们热衷于赏赐,或觉得每尽一次义务就应得一次赏赐,而应不计一切得失地去做应做 的事。我们的动机应当是爱上帝和爱同胞。

这个比喻并不原谅那些听到主第一次呼召而疏忽没到主的葡萄园去工作的人。家主酉初到市上去看到赋闲的人,他说:“你们为什么整天在这里闲站呢?”回答是: “因为没有人雇我们。”那些后雇的人当天早上不在场,他们并没有拒绝过呼召。凡先前拒绝而后来又悔改了的人,固然是可幸的;但玩忽第一次恩典的呼召毕竟是 危险的。

及至葡萄园的工人“各人得了一钱银子”时,那些一早就开始工作的人就大为不满了。他们岂不是做了十二小时的工吗?他们推想:照理自己应比那些在比较凉爽的 时候仅做了一小时工作的人领受更多的工资。因此他们说:“我们整天劳苦受热,那后来的只做了一小时,你竟叫他们和我们一样吗?”

家主回答其中的一人说:“朋友,我不亏负你,你与我讲定的,不是一钱银子吗?拿你的走吧!我给那后来的和给你的一样,这是我愿意的。我的东西难道不可随我的意思用吗?因为我做好人,你就红了眼吗?”
“这样,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了。”“因为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

为报酬而做工的人

比喻中的头一批工人代表那些因自己的服务而想要比别人高出一等的人。他们以一种自傲的精神从事工作,而不肯克己牺牲。他们或许自称是一辈子侍奉上帝,他们 也许是曾经最先忍苦耐劳,并且受过种种考验,故此认为自己有权领受较大的赏赐。他们重视赏赐过于做基督仆人的特权。在他们看来,他们的工作和牺牲应该使他 们有资格得到高于别人的尊荣,而且正因这种资格未得承认,他们就大为不满了。倘若他们能在工作上表现爱和信靠的精神,他们定能保持优先的地位,可是他们那 种好争辩和发怨言的癖性太不像基督了。因此,这足以证明他们是不堪信任的。

这就暴露了他们争夺地位和不信任上帝的心,以及他们对于弟兄所存嫉妒与抱怨的精神。主的良善和慷慨倒给了他们发怨言的机会。这样就表明他们的心灵和上帝根本没有联系。他们并没有体验到与这位大师合作的喜乐。

没有什么比这种狭窄而专顾自己的精神更为上帝所厌恶的了。他不能同那些表现这种性质的人合作。他们对于他圣灵的运行已经全然麻痹了。

犹太人是最先蒙召进入主的葡萄园的,因此,他们觉得骄傲并自以为义。他们认为,他们多年的服务使他们有权领受比别人更大的赏赐。故此,若有人说起外邦人将要在属上帝的事上与他们享有同等的权利,那就要大大触怒他们了。

出于恩典的报赏

基督警告那些先蒙召跟从他的门徒,免得他们中间也怀有此种的恶念。他看出将来教会的弱点及咒诅就是自以为义的精神。人们将以为自己能做出一些事来赚得天国 的地位。他们妄想自己有了点长进主就一定来帮助他们。这样,自我的成分就要居多,耶稣的成分就少了。许多人稍有点成就便扬扬得意,自以为比别人强。他们也 喜欢得人的恭维,如果不被看为最重要的人物,他们就要嫉妒了。因此,基督要保护他的门徒,免遭此险。

一切以自己功德自夸的行为都是不相宜的。“智慧人不要因他的智慧夸口,勇士不要因他的勇力夸口,财主不要因他的财物夸口。夸口的却因他有聪明,认识我是耶和华,又知道我喜悦在世上施行慈爱、公平和公义,以此夸口。这是耶和华说的。”(耶9:23,24)

报赏不是根据功劳,而是完全出于恩典,免得有人自夸。“如此说来,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凭着肉体得了什么呢?倘若亚伯拉罕是因行为称义,就有可夸的,只是在 上帝面前并无可夸。经上说什么呢?说:'亚伯拉罕信上帝,这就算为他的义。'做工的得工价,不算恩典,乃是该得的;惟有不做工的,只信称罪人为义的上帝, 他的信就算为义。”(罗4:1-5)由此可见,一个人根本没有理由想出人头地或跟人过不去,没有一个人享有比别人更高的特权,也没有人能说自己所得的报赏 是应得的。

在前的和在后的都要在那伟大永久的赏赐上有份,而且在前的应当欣然欢迎在后的。凡不愿别人得赏赐的人,他就是忘记了自己是完全靠恩典得救的。这工人的比喻 谴责一切嫉妒和猜疑的行为。爱只喜欢真理,决不致引起嫉妒和相互比较的。人既有了爱,他就只会拿基督的恩德来比自己残缺的品格了。

这比喻是给予一切从事圣工之人的警告。不论他们的服务有多么长久,不论他们的工作成绩多么卓著,如果他们不以爱心对待弟兄,不在上帝面前自卑,他们就算不 得什么。自我崇拜的作风根本违背了宗教的真谛。凡以尊荣自己为目的的人,终必发现自己完全缺乏那惟独能使他为基督做有效服务的恩典。何时骄傲自满的情绪被 人纵容,工作必受亏损。

爱的动机

我们的工作之所以得蒙上帝的悦纳,并不看工作时间的长短,而是看我们工作上表现的甘心乐意、竭诚忠贞的精神。我们工作时必须把自己完全献上。那以真诚和忘 我精神完成的最小任务,较比那被利己精神玷污了的最大的成就更蒙上帝悦纳。他要察看我们怀有多少基督的精神,以及我们的工作表现有几分基督的形象。他重视 我们在工作上所表现的爱心和忠心过于我们的工作量。

惟有等到私心完全消逝,好高争大的精神全被驱散,感恩之情充满内心,并有仁爱使生活发出馨香之气时,惟有这样,基督才能住在心内,我们才被认为是与上帝同工的。

不论工作多么难,真诚的工作者决不把它看作苦役。他们甘愿为之付出任何代价,连自己也都豁出去了。而且这既是以喜乐的心情做的,它就是愉快的工作。在上帝 里面的喜乐是借着耶稣基督发扬出来的。他们的喜乐就是那曾摆在基督面前的喜乐,“就是遵行差我来者的旨意,做成他的工。”(约4:34)他们是与荣耀的主 合作。

这种认识能使一切辛苦变为甘甜,使意志振奋,且激励心灵毅然应付任何可能发生的事。他们既以无私的爱心做工,又因与基督一同受苦而成为高尚,并分享他所有的同情心,在他的工作上与他合作,他们就此增进了主的喜乐,将荣耀与颂赞归于他的圣名。

这是一切真正为上帝服务所应有的精神。由于缺少这种精神,许多似乎是在前的将要成为在后的;而具有这种精神的人,虽然被看为是在后的,反倒要成为在前的了。

最伟大的人

有许多人虽已献身给基督,但看不出有什么机会可以做一番伟大的事工或是为他的圣工付出重大的牺牲。这些人若认识到上帝最重视的未必是殉道者的舍身,而且那 每日冒着危险和死亡的传教士在天国的记录册上也未必占有最高的地位,他们就可得安慰了。一个基督徒若能在他的私生活中,在每日的献身上,在心意的诚实和思 想的纯洁上,在受刺激时所表现的温和上,在信心与敬虔上,以及在对小事的忠贞上,都达到基督徒的标准,又能在家庭生活中代表基督的品格,这样的人在上帝看 来可能较比一个举世闻名的传教士或殉道者更为宝贵呢!

唉!上帝用来衡量品格的标准和世人的标准是何等地不同啊!上帝能看到人们所胜过了的试探,即在家庭和内心遇到的各种试探,是世人、甚至知己的朋友也无从知 道的;他也看到了人的心灵曾因自己的软弱而谦卑,以及因一念之差而诚恳悔改;他看到人为他所作全心全意的服务;他也注意到人与自我进行长时间的艰苦战斗而 终于获得的胜利。这一切都是上帝和众天使所知道的。在他面前有记念册记下了那些敬畏耶和华并思念他名的人。

成功的秘诀不在于我们的学问,不在于我们的地位,不在于我们的人数和天赋的才能,也不在于人的意志。我们既感觉到自己的无能,就要仰望基督;凡乐意顺命的人都能靠那为一切能力之能力和一切思维之思维的主胜了再胜。

不论我们的服务多么短暂,也不论我们的工作多么卑微,只要我们凭着单纯的信心跟从基督,我们就决不至于对赏赐感到失望。那为最伟大、最聪明的人所无法赚得 的奖赏,最软弱、最谦卑的人却能领受。天国的金门并不为自高自大的人开启,也不向那心灵骄傲的人开放。那永久的门户却要因一个小孩子战战兢兢的抚摸而大大 敞开,凡凭单纯的信心和爱心为上帝工作的人,将要得的恩典的报赏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