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点击菜单图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上一章 下一章
5、信心与思考方式

信上帝,就是用信心去接受上帝的话语。信心是从内心发出的,它会随着心中思想认识、概念、思考方式、想法的变化而变化;信心源于我们的思想,又表现在我们的行为上,人心里怎样想就会怎样行,就如圣经所说, 【箴23:7】“因为他心怎样思量,他为人就是怎样。”从本质上讲,信心是我们内心的动向,是一种思考方式,一种趋向;当然,信心也是内心的一种状态,这是很难用科学解释的,但我们可以知道自己的想法如何,也可以衡量自己信心的程度。

我们对待问题的看法和感受就是我们的品行,这是由我们的思想、感受,以及思考方式所决定的。我们固有的想法、意念和心态结合形成为品行;具体说来也就是,我们在某些事情上所具有的看法、感受并相应的反应就决定了我们的品行。我们对于所经历的事情持有怎样的观念、拥有怎样的想法,以及在此基础上过怎样的生活,这都在于我们的选择。【约3:16】“上帝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这里的“信”,就是我们对上帝所赐之牺牲的感受和回应,对此是接受还是拒绝?这一切的选择都在于我们自己,上帝并不强制我们的思想。

上帝赐给了我们一切属灵的祝福。在彼得前后书中对此有美好的宣告,他向我们说明:关乎我们得救而需要的一切,上帝都已经赐给我们了。但问题是我们为什么没有拥有呢?上帝已经给了我们全备的应许,但能否实际的获得则是在于我们的选择。并不是说,信耶稣的人耕种庄稼一定会比别人出产好,不信耶稣的人再怎么辛勤耕耘也颗粒无收。上帝是公义的,即使是不信主的人若按着自然法则努力工作,也会做得很好。耶稣在马太福音5章的最后告诉我们:上帝向所有人都赐下了义和福音,他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上帝的旨意是要我们在他所赐的祝福上与他配合,圣经中说,主已经为我们赐下了所有的属灵福惠,但我们对此的态度和选择将决定我们是否可以真正领受。

【林前10:10-12】 “你们也不要发怨言,象他们有发怨言的,就被灭命的所灭。他们遭遇这些事都要作为鉴戒,并且写在经上,正是警戒我们这末世的人。所以,自己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以色列百姓从埃及的压迫中得到解放以后,终于摆脱了漫长而厌倦的奴隶生活,然而他们大部分人最终还是死在了旷野,没能进入迦南地。如果他们没有亲历上帝向埃及人降下的十灾,可能是更好的;如果他们没有经历过红海走干地的神迹,可能是更好的。虽然他们经历了神迹,也脱离了埃及的奴役,但最终却没能进入迦南,这不幸的历史对我们的属灵经验教训极大。这就像是我们曾经得到过主的恩典,但后来却被诱惑而堕落了;这就像是我们曾经接受过主的祝福,也达到过一定的属灵境界,但后来却没能每天得到长进。这难道是主的错吗?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这就是信心。我们在信与不信之间有选择权,我们可以选择相信主的祝福和恩典,也可以选择不相信,但这两者之间是天与地的距离。在我所有的布道课程中,我很少讲道德方面或者实际生活方面的内容,而更多的是讲福音和预言的问题,多是一些有关圣经和福音能力的主题,我经常是把圣经贴近于我们生活方面的内容讲给大家。为什么呢?因为这是现今的基督徒很需要的。但是现在我想讲一下基督徒实际生活方面的部分,这是与真实的内心思想有关的内容。

大部分以色列人没有进入应许之地,而死在了旷野,这样的结局不是无缘无故的,究其原因是什么呢?,这是因为否定性的思维而造成的。我们在生活中也有因不积极的、否定性的思维方式,导致了很多不必要的痛苦。我们本来就是生活在充满痛苦的时代,然而把这些压力都担在自己身上则是更大的不幸。如果没有体会到主的恩典和祝福,就不能经历主拯救的奇迹。

有些人受父母的影响,天生就有一种消极的思维方式,甚至有些人可能终日杞人忧天的哀声叹气。我们有句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从父母那里直接遗传的思维方式是实际存在的。因此当我看到那样的父母,我就想,他们的孩子可能也是那样的吧。我有个朋友,每次见我都会向我哭诉他第三个儿子的事,虽然他另外两个孩子都去了教会,但第三个儿子却很放荡,不听话;因此他每次见我总会来到我面前诉苦,长吁短叹,几乎要崩溃;我每次看到他要来和我说话时,我就会想,他今天又要说他第三个儿子的什么事啊?这样的人一向是消极的。如果我们的孩子当中有2/3的人得救,是不是就该很感恩呢?我们要看积极的一面。为什么我们总要忧虑那1/3的孩子呢?当然,如果三个孩子全都能得救那当然是最好的,但已经有2/3得救了,也该感谢啊!然后把第三个孩子交给上帝,因为主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 【太11:28】这些问题难道不是我们的重担吗?我们真的需要完全信赖主的话语。那些否定性的想法或消极的思想,对人在主里面经历救恩是非常不利的。大部分人虽然得到了主的拯救,但却被否定的想法包围着,无法体会主的祝福和恩典,竟然每天都满腹怨言、不平不满。

还有些人,他们由于成长环境的影响,后天培养了消极的思维方式。面对同样的事情,他们总习惯以消极的眼光来看待;做任何事情的态度总是消极的,对人的看法也是消极的,对于自己以往的经验也充满了否定的评价。

不管是从父母那里继承的性格,还是后天培养起来的习惯,总是可以得到改变的。我们没有必要总被消极的思维模式所左右。信心使我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思考。“上帝……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这个“信”是需要我们来选择的。我们的不信并不能归咎于环境或条件,而是取决于我们的态度。让我们变得不信、忧伤,或消极的并不是环境或条件,而是由于我们对待问题的心态所造成的。我们消极的态度让我们变得不信。

举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假如有两家人同样碰到停水,其中一家拿着桶四处去挑水,还蛮乐观地说:“有这样的经历也挺好的,幸亏我们还能挑到水。”他们就笑着挑水回去了;对于他们来说,无论是停水还是来水,他们的心态都是积极的。而另外一家,因为停水带来的不便而怨声载道,还四处散布不满情绪,甚至向供水公司打电话投诉,责骂他们的服务不周,把家里的气氛弄得焦急烦躁。在同样的几个小时内,出现了什么差异呢?消极和积极。他们度过这段时间的态度,实在是存在着太大的差异,完全是天壤之别。这样看来,我们大部分的消沉和不信都是因为自己否定性的思维方式造成的。并不是由于我们所面对的条件或环境让我们不幸,真正带来不幸的是我们自己对待问题的态度。我们基督徒应该对此有非常清楚地认识。否定的态度让我们变得不幸和灰心。

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在某种程度上也会给人营造特殊的思想基调。韩国人天生比较消极,从他们的语言习惯上就能感觉到和美国人有很大的差异。比如要建议尝试某件事时,美国人会说:“我们试试吧?”,而韩国人一般不会这么说,他们喜欢说:“是啊,应该差不多吧。”这带有不确定的意味。这个表达既不是否定的,也不是肯定的,而是很委婉的;当遇到有疑问的时候,韩国人就会说“我们等等看,慢慢看吧,到时候就知道了……”,这样的表达是不是很消极呢?虽然我们也可以从中了解说话者的态度,但它表达出来的意思好像很含糊。韩国人在恋爱的时候,如果男方说,“我们结婚吧?”女方可能会说,“我也不太清楚”…… 当女子说,“我也不太清楚”时,就不能确定她是同意还是拒绝。即使女方也喜欢、也愿意,但却仍要这么表达。他们的生活习惯就是如此,这对美国人来说,就无法理解。所以,美国传道人去韩国时,他们要是学韩语就有些难度,对于韩语所表达的真实意思究竟是“是”,还是“不是”很难把握。如果我们抱着一种消极的思维,这将给我们基督徒的生活带来很不利的影响。

我们要积极,特别是信主的人。日常生活的言语可以直接显露我们的思维习惯。比如在吃饭时,你如果对帮你盛饭的人说“差不多了”,人家就不知道是多了还是少了,所以可能还会继续添饭给你,但也许你已经不再需要了,这就是我们说话的习惯。“好,等等看吧……”这也是一种消极、否定的表达。传达的意思不是肯定的就是否定的。我们没有必要总是做消极的人,一旦我们安静地呆着,坐着不动,渐渐就会成为消极的。这样,我们对信仰就会失去信心,我们就会变得忧虑、黑暗,而不是充满希望和光明的了。在面对问题时总是左顾右盼,患得患失,消极退缩的态度就是缺乏信心的表现。所以,消极也可以说是不信的态度;特别是对于信上帝的人来说,在信仰生活中消极的思想就等于心存不信,只不过它是不信的另一种表现形态。我们有必要改变这一点,如果不努力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自然而然就会变得不信。但是我们没必要总是消极的,我们要变得积极,必须要努力,要多祷告,要作选择。早上起来就祷告说,“主啊,帮助我,我今天要积极的活着。”每天要作这样的决志。但若是把原有的那些消极思想放着不管、按着自己原有的状态,任凭消极的思维习惯继续发展下去,那么那些消极的思想就会像野草一样滋生、蔓延,使我们变得更加心灰意冷,因此我们要努力变成积极的基督徒。

今天我讲的是真实的信仰态度。我们不能去回避环境或条件,我们也无法避免临到自己的不幸,但我们可以选择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问题。消极的态度会限制上帝的能力。如果我们自称是依靠上帝的人,却给自己设想可能发生的困难或失败留有退路,那么当遇到考验时,总以为上帝的旨意不能成就了,然后就用自己的想法和计划来代替,这实际上是对上帝不信的表现。比如说,有个小孩,她母亲提醒他说,“你千万不能去那个湖边游泳,因为有好几个孩子已经淹死在那里了。”这小孩回答说“好的”,虽然他原本想放学后就和同学去那里游泳,但因为妈妈的再三嘱咐,就勉强答应了。第二天,他的妈妈给他预备了盒饭,打开书包要给他放进去时,没想到一眼就看见了书包里的游泳衣。她就把儿子叫过来问,“你不是已经和妈妈立约不去游泳了吗?不是已经保证不去游泳吗?为什么书包里还带着游泳衣呢?”儿子就说:“我怕我禁不住伙伴们的劝说,所以,就先带上了游泳衣……”我们往往就是带着这样消极的信仰,像生怕上帝的旨意和应许不会成就似的;所以就按自己的想法,为自己的失败提前作好了准备……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问题,即使会遇到什么苦境,仍要竭尽全力,这就是积极的态度。凭着信心顺服上帝,你一定能得到上帝赐给你的祝福和恩典。信心的态度非常重要,消极的态度会抑制上帝的能力。如果我们带着消极的态度,这就是不信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如果你和消极的人一起生活会有什么感受呢?是不是很累呢?是的。还有那些苛刻的人,苛刻也是一种消极的心态,跟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也是很辛苦的。以色列人在进迦南之前,除了迦勒和约书亚,其他人都死在了旷野,这都是因为他们的不信。我们刚才也读到了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告诉我们的话语:因为不平和埋怨,他们最终灭亡了。这些事情要作为我们的借鉴。

人心里为什么会有不平呢?这也是由消极的态度带来的。人对上帝的埋怨和不平,其实就是因为心中的不信导致的;心中有不信就会有埋怨。所以说,人对于生活和环境的抱怨是缘于不信上帝。但你要记住一点,既然你已经献上自己全心要按主的旨意来生活,那么临到你的一切事都是主所允许的。

我现在强调的并不是很多人倡导的所谓“积极思维方式”,那是属于哲学范畴的概念。虽然很多人也以积极的心态生活着,事业也很兴旺,过得也很好,但这样的人也有可能会灭亡,因为那与得救无关;我现在讲的是我们对上帝的态度,就是说,无论我们有多大的艰难困苦,只要我们依赖主,就不要有不平不满,这就是信心。信心是什么呢?就是相信上帝知道我的底限,他不会让我承受不了的事临到我。约伯是不是也经历了痛苦呢?他因痛苦有呻吟吗?肯定有。他全身长疮,浑身发痒,甚至用瓦器刮身体,他妻子以恶言抱怨,咒诅上帝,并对他说“你自己死了吧”,那一刻他会不会心痛呢?会不会皱眉头呢?他儿女全部遇难的时候,他会不会落泪呢?肯定都会,他肯定号啕大哭。当那些外族人突然侵袭,抢夺了他的财产,杀灭了他的奴仆,他难道没有伤痛吗?一定有的。但他与别人的差别是什么呢?圣经说,他不因此而埋怨,在患难中也决不以口犯罪。虽然在这世上我们都会经历伤痛,但是我们不能因这些事而不平和抱怨,这就是我们对上帝的信心和态度。我们要带着这样的思考方式生活才会幸福,因为并不是周围的环境或所发生的事情让我们不幸,而是消极的态度让我们不幸。

在实际生活中,因为错误的思考方式所造成的不幸真是太多了。消极的态度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我们更加痛苦。家庭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例子,一对夫妇差点要闹离婚,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妻子在家中有太多的苦恼和抱怨,但丈夫却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生活态度上的巨大差异导致了彼此间的疏远,而妻子在对待问题时悲观忧郁的惨淡心情更加重了家庭的不和。比如家里出了一件事,她的丈夫是碰到困难很快就会抛到脑后的人,而妻子可能会三天都沉浸在忧虑之中,很难过,但她的丈夫半天就没事了,所以,另外两天半他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这时妻子就感觉很委屈,“他怎么能这样呢?把所有的担子都放我一个人身上,自己去开心,却让我这么累……”,心里越想越难受,“怎么可能有这么讨厌的人,为什么让我一个人承担,把我一个人抛在这里。”一旦陷入了这样的思维就使痛苦更加难以忍受了,她一度就是陷在这样的错误思考方式之中,直到有一天,她突然意识到,其实丈夫对生活的态度是很好的,丈夫的为人也挺好的,他本人也健康……后来她就对自己说,“这不是我自己吃亏吗?明明是我自己吃亏嘛。到时候事情就会成就的,而我为什么偏偏整天困坐愁城,呼天喊地的,总要自己在那儿痛苦。这真是一种错误的思维模式啊!”最终,她明白了这一点。时间长了,很多从前不愉快的事情都淡忘了;时间长了,上帝的旨意就成就了。就这样,这位妻子终于弄明白了这一点,从忧郁中走了出来,她与丈夫和好了。也许这些道理我们都明白,但我们一定要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行出来。

以色列百姓在旷野发怨言,最终没能进入上帝为他们预备的应许之地,就如使徒保罗所说他们因着不平埋怨导致了灭亡,他们在旷野的不平埋怨致使他们不能得到上帝的拯救。导致他们最终死在旷野的理由是什么呢?偶像崇拜是其中之一,此外还包括其他原因,特别是埋怨和不平。所以,我们对上帝的埋怨不平也会使我们灭亡,因为这说明我们的不信,我们对上帝有错误的态度。当然有时会受到诱惑,但请你马上回转,因为这不是对上帝的正确态度。错了就错了,艰难就艰难,痛苦就痛苦,不幸就不幸,有悲痛可以哭泣,但祷告却要向上帝说:“主啊,求你帮助我,不要让我心里有埋怨或不平,求你不要让我因此犯罪。”圣经中并没有应许我们的人生中没有任何痛苦,我们只要活在世上,就必然会有很多的试探和考验,但不能因此不平不满。

以色列百姓的不满记载在圣经《数记》13章,他们进入迦南之前先派去了12个探子,回来后其中有十个人发怨言,虽然另外的两个人在回营时担着一串葡萄,上边结满了硕大的果实,……但是以色列百姓看着如此蒙上帝赐福的凭据却还是不满,失望地说“虽然那地确实很好,也很肥沃,的确是流奶与蜜之地,但迦南人却是巨人,我们在他们面前就像蚱蜢一样……我们怎能战胜他们呢?”那时约书亚和迦勒也面对同样的事实,但他们却有着不同的思考方式,他们承认所看到的实情,那里确实是流奶与蜜之地,那里也的确是被远比自己强大的巨人占据着,但是他们坚信主的应许必定能作为得胜的保障。这两种态度之间竟有如此大的差距。环境一样,条件一样,但不同的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却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信念。信心建立于正确的思考方式之上,我们要有积极信靠上帝的信心。片面的夸大问题这是不信的表现,那时以色列百姓被10个探子不信的精神所感染,最终失去了上帝为他们预备的祝福,死在了旷野。人在大多数情况下总是倾向于消极的,我们要是没有积极的精神就会变得消极,不积极就会消极。你只要一动不动地静静呆着,消极的思想就会充满内心。虽然我给大家讲这些内容,但我和大家是一样的,如果我不以积极的心态依靠上帝,恳切祷告,并努力克服各种错误的思考方式,我就会自然而然成为消极的人。

最可怕的是,我们忘记了上帝对我们以往的带领。不信可以抑制上帝的能力,当我们不信时魔鬼就会控制我们。但迦勒和约书亚得胜了,他们的成功在于信靠上帝的应许。对于另外十个报恶信的探子来说,那些负面的报告确实不假,所作的分析也是真实的,但是对待问题的态度和方向却错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对上帝话语的态度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呢?我们心里有没有埋怨不平呢?其中会表现出我们对上帝的信心如何。当时以色列百姓虽然曾目睹了十大灾,经历了红海分开的神迹,也曾每日被天上降下的吗哪所供养,也喝了磐石中涌出的泉水,但是在考验面前却怨声载道,甚至想用石头打死迦勒、约书亚、摩西、亚伦,甚至想另立一个首领带他们重回埃及,这合乎情理吗?能让人理解吗?其实我们就是这样的人,虽然也经历了上帝的饶恕和恩典,但是一遇到困难就变得不信、不平、不满,开始放弃了对上帝的信赖,就好像上帝不存在似的,这就是真实的我们。

《民数记》16章记载了可拉的叛变。可拉是首领,还有大坍、亚比兰,以及两百多名有名望的族长,他们同谋反叛,怀着不满的精神抗议:“就你了不起啊,上帝只给你一个人异像吗?只有你得到认可吗?我们什么都不是吗?”他们发起了叛变。当时,上帝为了显明他的拣选,就让亚伦的杖发芽,以此证明上帝拣选他的旨意。

【民16:12-13】“摩西打发人去召以利押的儿子大坍、亚比兰。他们说:‘我们不上去!你将我们从流奶与蜜之地领上来,要在旷野杀我们,这岂为小事?你还要自立为王辖管我们吗?’”在被上帝引领前往迦南地的途中,他们竟然称埃及是流奶与蜜之地……“为什么你带我们出来,为什么让我们死在旷野呢?……”他们对上帝的引导抱着消极的态度,这是错误的。我们在信主的过程中,不要总是提及很多年前你受洗时的信心如何,也不要总是摆列出从前蒙恩作见证的往事,而是要察看此时此刻你对主的态度,你今天的信仰经验是怎样的?在你的天路历程中,行经旷野而尚未进入天上迦南之前,有没有不平、不满呢?在你为了信仰而放弃世界和个人利益后,有没有埋怨呢?这很重要。我们可以从如下记录看出以色列人的态度。

民16:14】“并且你没有将我们领到流奶与蜜之地,也没有把田地和葡萄园给我们为业。难道你要剜这些人的眼睛吗?我们不上去!”他们对40年之久的旷野生活感到厌倦,以致口中充满了怨言。使徒保罗提醒我们要以此为戒,因为那是灭亡之路。现在我们还没有到天国,还没有进入天上的迦南,为了证明我们的品格已经因着福音的恩典得以改变、获得了义的品行、能与圣洁的天使一同生活,我们现在需要经受考验,但却绝不会有我们承受不了的试验临到,因为有上帝正在引领我们,他既然引导了我们,就绝不会抛弃我们,或使我们独自面对危险。虽然也会有艰难和痛苦,但我们要有相信上帝的心,坚心依赖上帝。一旦我们下定决心不发怨言、不说不平不满的话,那么上帝一定会赐给我们持久的喜乐和幸福。所以说,环境和条件不能决定我们幸福与否,而是我们的态度决定我们的幸或不幸。就算是我们经历艰难困苦,只要我们始终抱着信赖上帝的心,将一切都完全交托与主,上帝一定会让我们幸福的。但是如果我们心存不平、埋怨,最后会陷入真正的不幸,使徒保罗劝诫我们吸取以色列人的教训,那时可拉、亚比兰,还有200名族长全都因此灭亡了。

再看【民16:41】“第二天,以色列全会众都向摩西、亚伦发怨言说:‘你们杀了耶和华的百姓了。’”反叛上帝的人遭受审判而灭亡了,但剩下的人依然埋怨上帝,甚至竟归罪于摩西、亚伦,认为是他们杀了那些人。如果我们带着不信的态度生活,就看不到上帝的旨意,辨认不出他的引导,而只能看到事情的表面和现状,我们要抛弃这样的态度。

还有个例子,民21:4】“他们从何珥山起行,往红海那条路走,要绕过以东地。百姓因这路难行,心中甚是烦躁。”因为旷野的路太难走了,他们就心中烦躁。各位,你们在生活中有难走的路吗?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足,人总有不满。不是他们的处境影响他们的幸福,而是他们的态度决定了他们是否能在苦难中拥有幸福的内心。环境的顺利与否、物资的丰富与否都不足以决定我们幸福与否。民21:5】“就怨讟上帝和摩西,说:‘你们为什么把我们从埃及领出来,使我们死在旷野呢?……’”这话能说得通吗?一旦你心里有不平,你就看不见上帝的引导了;因着你心里的不信,就会看不出他的应许和旨意了;即使我们是相信主并愿意按圣经的话语去生活的人,一旦有埋怨不平时属灵的眼睛同样也会瞎了,看不到主的引导。埋怨和不平是魔鬼让我们属灵眼睛失明的手段,所以我们要谨慎,改变这种态度。使徒保罗警戒我们不要因此而陷入灭亡。

民21:5】 “……这里没有粮,没有水……”这的确是事实,但当上帝为他们赐下粮和水时,他们又抱怨说,民21:5】“……我们的心厌恶这淡薄的食物。”他们厌倦吗哪,对上帝特意为他们从天上降下来的粮,他们感到厌倦,因此他们死在了旷野。当人心一再拒绝上帝的恩惠,以至于再也无法感佩上帝的恩典时,上帝就再也不能为人作什么了,这正是恩典时期结束的情形。“于是耶和华使火蛇进入百姓中间,蛇就咬他们,以色列人中死了许多。”【民21:6火蛇象征罪和魔鬼。当我们有埋怨不平时,就会产生罪,会在试探中跌倒,魔鬼就是这样辖制着我们。罪的毒性进入我们里面,我们的灵命就受到了危害,由于罪的侵袭下就倒下了,就会出现“发烧、头痛”,说胡话,争吵的症状……

为什么上帝要吩咐摩西造铜蛇呢?为什么以色列人被蛇咬了,上帝却要摩西把蛇挂在杆子上呢?这是象征耶稣,因为他成为罪人的样式来到这个被罪毁损的地上,替人类承载着犯罪的恶果,担当人类的罪恶,又为人类抵挡魔鬼的毁灭势力;这就是披戴着软弱的本性而出生的耶稣的形象。罪人一旦仰望他,就能得到救赎的恩典。

我们带着罪的本性,每当心中要涌起埋怨不平时,我们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就是仰望耶稣,他为我们牺牲了一切,他虽然披戴着软弱的肉体,但他始终是忍耐到底、忠诚到底的一位。我们要仰望至死按天父旨意生活的耶稣基督,当我们仰望耶稣慈悲的应许时,就有医治之能临到我们;当我们仰望他的品行、恩典和能力时,就会被医治,那时我们心里的埋怨和不平就会消失,消极的心态也会消失了,我们就会说,“主啊,求你饶恕我吧。无论我遇到什么,都愿你的能力护庇我,你曾经历的比我更甚,为什么我不能忍受呢?这些是对我有益的,是你所允许的,所以我相信你的旨意,求你在此不幸中拯救我吧。”然后,我们仰望以罪身的形状来到人间的耶稣,这时就能得到医治,就算心中会涌现郁闷、不平,但因仰望耶稣,随之而来的医治之能就会出现在我们里面。

我经常唱这首歌《赖主保护》:我得藏在主灵磐内,遇难之时能保护我,无论有何风暴袭来,遇难之时能保护我。主耶稣是我最牢靠避难所,走危险路,主能保护,主耶稣是我最坚固灵磐石,万难当中能保护我。我们走在旷野路上,也就是行走在被罪恶充满的世上,怎么可能没有苦难呢?怎么可能不遇艰险,不经受痛苦和疾病呢?这些我们都知道,而且我们仍可以继续行走不疲倦。为什么?因为我们相信上帝。如果有埋怨不平,就等于我们对上帝的不信。当有危险临到时,上帝把我们隐藏在那磐石穴中,用手遮盖我们,上帝很多时候如此护庇我们,让我们安歇在荫凉之处。所以,我们要用信赖上帝的心去生活,信心是我们的态度。不是环境让我们不幸,而是错误的态度让我们不幸。这首歌的作者是位盲人,他对自己的境遇并没有埋怨,而是以非常积极信赖的心态信靠上帝,他给很多灵魂带来感化。

有一次在残疾人座谈会中,有位带着墨镜的先生向大家自我介绍说,“因为我配有假牙,所以作为残疾人来出席了这次会议。”他有眼疾,在某种程度上他是位盲人,但他并不感觉这是残疾,反而幽默的说是因为戴假牙成为残疾人。我们不是因为世上的苦难而不幸,如果我们不幸福,那是因为我们对上帝怀有错误的态度,所以希望大家在主里获得正确的心态。

祷告:我们在天上慈悲的父,由于我们先天的性格和后天养成的思维习惯而形成了错误的心态。主啊,由于我们错误的态度,看不到你的引导,也没有看到你天上的盼望,求你饶恕我们。主啊,我们现在立志要改变这样的态度,如果我们心里有埋怨不平的苦毒的根,求你去掉这一切。求你赐给我们依赖你的积极心态,求你再创造我们的心灵,赐给我们正直的灵,不要让我们被世上的这些不幸困扰,不要让我们因这些事情而失去信心,求你不要让我们因此埋怨而灭亡。求你让我们能对你的应许拥有明白的确信。奉耶稣的名祷告。阿们!